小红书,正在批量造富 员工身价飙升!小红书员工的身价再次上涨。10月17日,小红书宣布上调员工期权价格,并立即生效:调整后,授予价为25美元/股,行权价2美元/股,每股收益23美元。在职回购价也会相应上调,具体以回购窗口开启时的通知为准。
这是今年小红书第三次上调期权价格,相比3月时的期权授予价已经翻倍。在互联网黄金时代,期权激励被视为一张稳定的“梦想支票”,曾让许多打工人实现财务自由。小红书此次调整令人艳羡。
社交媒体上,小红书员工难掩激动的心情分享:“公司又香了,期权比股票账户涨得快。”回想今年3月,小红书将期权授予价从初始水平调整为13.5美元/股,三个月后期权授予价再次提升至18美元/股,行权价2美元/股,每股收益16美元。直到这次调整过后,2025年年内小红书期权价值已经翻倍。
行权价是员工未来购买公司股票时所需支付的固定价格,在期权授予时就已确定,直接影响到期权的内在价值。期权价格上涨意味着员工手中“未来购买权”变得更值钱。那些手握千股的小红书员工,搭上了上升的火箭,实实在在吃到了发展红利。
对于尚未上市的公司而言,回购是将“纸面富贵”提前变为“真金白银”的过程。这一次,小红书在职员工回购价格上涨,离职员工的期权回购价格也从10美元提升至17.5美元,无论在职还是离职,全员迎来了“身价上涨”。
一位小红书离职员工在社交平台分享:“4月期权回购时,稳住了心态没参与。半年时间,收益高达75%,不愧是小红书。”当时他还劝说在职的同事,一定要把年终奖的现金换成期权。今年4月,小红书发布全员通知更新期权政策,推出年终奖兑换期权机制:入职满一年且绩效评分3.5(含)以上,就能以“内部优惠价”将年终奖兑换成期权。
这些天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小红书员工的动情分享。特别是对于早期加入的员工来说,这波上涨无疑是一份丰厚回报。
这一幕背后,是小红书估值肉眼可见的上涨。据彭博社报道,金沙江创投旗下某投资基金在近期的一份交易文件显示,小红书的估值在短短三个月内大幅上升19%,达到310亿美元(约超2200亿人民币),再次突破峰值。今年6月,小红书的相关交易估值显示为260亿美元;1月老股转让时估值则为200亿美元;去年7月,小红书出售老股估值170亿美元。当整个一级市场面临估值承压,小红书却一路逆势上涨。
回想2013年,小红书在上海诞生,第一间办公室是在上海复兴中路的一间居民楼里。毛文超和瞿芳联合创办这家最初的“购物指南社区”时,大概也未曾预料到今天的增长。如今小红书已经成为众多用户的生活方式之一。
今年1月,伴随“TikTok难民潮”,大批海外用户涌入小红书,小红书一度冲到App Store美区排行榜Top 1。据第三方数据显示,2025年年中,小红书的月活用户已突破3.5亿大关,主要通过广告和电商业务获得收入。
今年用户暴涨带来了老股价值的节节攀升,身后VC/PE开始期待回报盛宴。小红书背后的投资者阵容堪称豪华,包括真格基金、金沙江创投、纪源资本、元生资本、天图投资、腾讯、阿里巴巴、K11 Investment、淡马锡、红杉中国、高瓴、中信资本、DST等。
一家知名消费投资机构过去一年通过卖小红书老股收回约10亿人民币,落袋部分收益。正如字节跳动一样,小红书一旦成功IPO势必造就一场浩浩荡荡的VC盛宴。
想起互联网汹涌澎湃的时代里,成千上万手握期权的打工人,靠着公司的成功IPO实现财富自由。如阿里巴巴、腾讯、小米、美团等一个个超级互联网公司,带着众多打工人走向了财富之路。如今万众期待中的还有字节跳动,员工手中的期权随着公司估值的提升而价值大增。
不过,空白支票并非都能变现,面对上市之后的财富缩水、股价不及预期、回购条件是否满足、纳税等问题,期权有时候也成了烫手山芋。当年蚂蚁集团IPO暂停,打破变现预期还历历在目。尽管如此,大厂打工人依然憧憬那个一夜致富的机会。
专业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